Asset Publisher Asset Publisher

Return to Full Page

你了解什么是PMS吗?——对13500名女大学生有关新型心理疾病的调查(达州晚报)

原文地址:http://www.dzrbs.com/dzrbspage/dzwb/html/2012-02/25/content_208581.htm

    和和气气的室友突然像变了个人,半夜三更坐在床上指着室友说“你们都是我想出来的”;总觉得身上有异味,同学为此对她退避三舍;情绪不稳定,有自杀想法……这些其实是目前女大学生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疾病。
    近年来,关注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渐起步,然而研究层面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女学生群体,对于高校女学生心理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对高职院校女学生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称PMS)的心理干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国内至今尚未见到相应的专门、系统的研究,日前,我市2011年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院校女学生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心理干预研究》在心理学方面脱颖而出,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研究?PMS究竟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影响?近日,记者对此一一做了采访。
  水土不服 精神出现异常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致病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发相应的身体症状。而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认同和就业压力的影响,特别是女学生群体,不仅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压力,还有来自心理生理上的压力,记者了解到PMS就是一种明显的心身相关疾病。据该项目的负责人刘辉教授介绍,大学生已属于青年中期,由于她们从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进入大学,环境的变迁,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学习紧张等,都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导致月经周期改变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由于她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对这些改变存有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有的认为影响健康,有的认为影响今后生育等。这些大学生很多未接受过适时的性教育,对正常的生理现象缺乏认识,因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困扰,这必将给她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焦虑、情绪不稳定,比如突然伤感、哭泣、持续和明显易怒或发怒,对平时活动(如工作、学习、友谊嗜好)的兴趣减低,而且,这些失调明显干扰学习或日常的社会活动及与他人的关系(如逃避社会活动,生产力和工作学习效率降低),未必不是另一种疾病加重的表现(如重型抑郁症、恐慌症、恶劣心境或人格障碍)。

  其实PMS的出现只不过是自己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小插曲、小问题,只要能正确认知,处理及时,完全无损健康。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真实个例,正是因为室友的畏惧,家长还有学校老师的疏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才致使一位读法律系的女学生精神出现异常。
  2003年,来自上海的小佳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温柔恬静的样子非常乖巧,每天乐呵呵的,与同寝室室友相处融洽。小佳酷爱体育,经常和班上同学一起打篮球、乒乓球还有排球,还代表学院打过乒乓球比赛,所以这个来自上海的小女生让人刮目相看。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被大家视为“开心果”的小佳在寝室的行为悄然发生了变化,用室友的话说已近变态。
  小佳进入大学的第三年,室友们发现她的精神状态非常奇怪:每天进食非常少,有时一个素菜便可解决,经常不吃饭;性情大变,每次她运动完回来之后,只将汗湿的运动衣挂在衣柜门上,或是寝室阳台,要穿时,取下便可,且从来不洗;从不参与寝室轮班的大扫除,即使有人拖地时顺带拖了她的桌底,她竟会大发雷霆说寝室太潮湿,让她无法入睡;和室友一起看电视,遇到好笑的场景,她就会哈哈大笑,但是过了几秒后立即恢复原状,并表示不记得刚才笑过,而后非常焦虑地称自己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症”。室友们曾因为忍受不了寝室的异味向辅导员反映情况,但是辅导员只让她们自己想办法协调,并没有给出有用的建议。
  一天深夜大家都就寝了,小佳慢慢地坐起身来,然后指着大家说,“你们都是我想象出来的。”如此这般行为举止怪异,让室友感到毛骨悚然,胆小的更是立马放声大哭起来。由于当晚动静闹得比较大,还惊动了管理员前来干涉,也让整层楼的同学都知道了小佳在寝室的真正模样。事后,室友们再也无法忍受了,联名上书让辅导员给小佳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必须来学校一趟。
没几天,小佳的父母从上海赶来了,他们了解情况之后,小佳妈妈抱着她哭了一场,爸爸则立即找熟人联系医院去看病,他们都认定孩子是患病了,却不知道患了什么病。
  据小佳的妈妈透露,这两年来,她在四川上学期间没有来例假,但是每次寒暑假回到上海,便会一来就是两三个月,到学校后又停止。可惜当时对于PMS涉猎得太少,她即使将女儿这方面的问题对医生提起,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医生只是开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精神镇静方面的药进行调理,但是越调理越严重,最后勉勉强强毕业。
  怀疑身上有异味 休学在家
  小佳的悲剧正是因为当时国内并未将PMS专门研究,而我市听闻此病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也不会想到由此引发的心理疾病会带来这么大的危害。尽管有人认为这是难以启齿的事情,但我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几名教授、心理咨询师等人组成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此事。他们在研究中自拟问卷调查表,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湘、渝、鄂、川、黔五省市边区高职高专校际协作会的相关院校13500名女大学生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生PMS发病率较一般女性高,与生理原因、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突发应急等因素有关。
  找到了这些因素,根据高职女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的特点,采用情感支持的干预模式,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将心态调适与女生青春期的生理特点要求结合起来,课题小组渐渐找到了改变她们心理环境的脉门,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心理辅导时,被发现所患的正是之前从未正视过的PMS。

  小薇是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近几个月来,在例假时她明显感到学习压力增大,懒散,又逢奶奶去世对她打击很大。后来无意间发现同学跟她说话时捂着鼻子,不久同桌把桌子往外移了一段距离,再后来发现班里很多同学都咳嗽,她觉得是因为自己身上有一股味而引起同学的反感,使同学们咳嗽。为此,小薇四处看病,查遍了身体各处,都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拿着医生的诊断书,她仍然认为有问题,学不下去,成绩下降,不得不休学在家。经上网了解怀疑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所以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

  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了解到,小薇从小个性内向、敏感多疑,做事认真,倔强。父母多次告诉她身上没有味道,可她总是将信将疑。咨询师发现,引发她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性格因素,即个性内向,敏感多疑,做事认真,倔强。根据小薇反复就诊经历,咨询师认为她患有经期综合症且伴有疑病性神经症。
  小薇的事情引起课题组老师的重视,并迅速给她拿出治疗方案。通过调整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及支持性心理治疗,让其认识到自己身上没有不好的气味,也没有同学咳嗽躲闪她。同时让小薇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与辅导员沟通并让班上干部主动关心她。并适当给予止痛药,多热敷小腹部,减轻躯体疼痛。通过4个月跟踪观察,小薇不再觉得身上有异味,症状逐步减轻并消失,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终于达到治愈的标准。
  职业装变成盔甲 反感工作
  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女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女学生心理问题显现出许多独有的特点。高职,其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女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心理压力更多更复杂更具特殊性。有了小薇的例子,课题组也更加肯定了PMS对女学生确实会带来影响,而且不光会给在校生活带来困扰,还表现在工作方面。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小章今年21岁,大学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达城某医院实习。因工作时有着装要求,每天早上只要一换上职业装,她就会出现紧张,手足无措,一天下来,整个人都很疲惫。从一次月经期开始,她感觉小腹胀痛,肌肉僵硬,肩部、背部很疼痛,有时甚至上臂肌肉抽搐,头晕。这些症状导致她强烈不安、担心、害怕,难入睡。加上职业装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小章觉得像被盔甲束缚着一样,浑身难受,近半年来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折磨也就越来越重,觉得不堪重负,与谈了三年的男友也分手。在听说有同学谈论PMS症状后,主动前去心理咨询。
  咨询师了解到,小章是独生女,家教严格,性格内向,从小学习成绩好,做事追求完美,爱较真儿,比较喜欢打扮,便对她进行了专业测验。根据测验小章的个性特点:孤独,不近人情,遇到刺激容易出现强烈情绪反应;中度焦虑,无法工作。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性格内向,追求完美。根据其社会适应不良及躯体和生理症状,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伴有经期综合症。
  找到病因之后,咨询师通过一般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音乐辅助疗法及兴趣培养法并配合药物治疗,鼓励其加强人际沟通,多参与社交活动。经过6个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后,小章性格逐渐开朗,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现能在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职业装也不再反感。
  应该引起全面重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是高职女生容易患上PMS,随着目前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该问题也反映在本科院校里面。因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此次课题只是第一次将PMS拿上台面正式研究,让大家正视此病症,不要觉得难以开口,有病就得治。
  刘辉教授说,家长或学生发现有人具有PMS症状,不要歧视她们,一定要劝其尽快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如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异常,可通过一系列情感干预,对她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她们克服社会传统观念和家庭习惯性偏见,以女英雄、女科学家为榜样,保持自尊自信,胸怀宽广、积极进取。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作品朗读、文艺写作、书法练习、健美操、舞蹈表演、音乐欣赏和听学术讲座等,以动制郁,以美抗忧,在活动中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态,减少负性情绪和自挫性行为的产生。